

2016 年 4 月,為更好服務和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云南民族大學成立了以培養國內外高端武術(太極)人才為目標的國際化教學機構一一國際太極學院。學院目前擁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講師組成的結構合理、專業素質高、科研能力強的師資隊伍,配備有設施完善的體育館、武術套路館、散打館及多媒體教室,設有“高校國際太極聯盟”“太極研究院”“太極國際學會”等機構,已逐步成為云南省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的教學、科研、訓練中心。
學生參加世界、全國、省市各級武術比賽,包括第七屆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群眾項目、全國大學生武術錦標賽等賽事,共獲世界級比賽金牌 3 枚、銀牌 17 枚、銅牌5 枚;國家級比賽金牌 5 枚、銀牌 3 枚、銅牌 3 枚;省級比賽金牌 40 枚、銀牌 36 枚、銅牌 23 枚;市級比賽金牌 10 枚、銀牌 14枚、銅牌 15 枚;以及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等各類賽事多項榮譽。
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立足西南、面向全國、輻射兩亞(南亞、東南亞)、走向世界并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思維的“武魂、武道、武德、武技、武理、武醫、武舞+語言”(7+1)八位一體的高水平應用型武術人才,系統掌握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功法、教學、訓練、競賽、科研、創編、裁判、推廣、運營、管理的基礎理論與高超技能。
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含太極拳方向)的基本理論與專業功法,接受武術(套路、散打、中國式摔跤)、傳統拳術、中醫理療、養生功法、游學實訓、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基本訓練和實踐,掌握功法、教學、訓練、競賽、科研、創編、裁判、推廣、運營、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養成“能打、善練、會教、懂養生”的專業素養,構建中華優秀國術文化傳習傳承傳播體系,培養具有“武魂、武道、武德、武技、武理、武醫、武舞+語言”(7+1)八位一體的高水平應用型武術人才。
(一)知識要求
堅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科學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具備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傳統美德,掌握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項目技術與理論,了解體育學科其他專業項目的主要技術與理論,做到具有一個專項、多個輔項的全面應用型人才,學習與專業相關領域內推廣、運營、管理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要求
能夠適應國際人才需求和國家社會發展的需要,能夠全面的將理論與技術、教學與實踐、運營與推廣相結合,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開拓能力;以中華傳統文化道德為首要,以對外文化推廣與交流為重點,掌握武術的功法、教學、訓練、競賽、科研、創編、裁判、推廣、運營、管理等基本能力。
(三)素質要求
能夠充分展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以文化為根本、以道德為尺度、以理論為支撐、以技能為基礎、以推廣為己任,具有國際視野和思維,掌握一門外語(英語或南亞、東南亞小語種),能夠進行較好的溝通與交流;能夠立足于當前政策發展需要,高度契合和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助力云南省建成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為前提,在具備較強創新創業能力和開拓精神的基礎上,融合針灸正骨、運動創傷、中醫推拿等中華醫療養生功法以及武舞滲透,創新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表現形式,結合中醫、書法、戲曲、舞蹈等優秀中華民族文化,成為“一專多能”的優秀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
本科標準學制為 4 年,學生可在 3-8 年內完成學業,學生完成云南民族大學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培養方案規定的要求,考核合格,修讀完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的 150 學分準予畢業。
符合學位授予標準的學生,云南民族大學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
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開設的核心課程有:太極拳與中國傳統文化、民族傳統體育概論、中國武術導論、中國傳統養生理論、武術套路與技擊技術、武術動作創編與展現、舞龍舞獅、中國式摔跤、傳統武術功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