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的當下,2025年有多所高職院校成功升格為職業本科院校,這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更高的學歷提升平臺,也對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具有重要意義。以下為您詳細介紹2025年成功升格的高職院校。
根據教育部 2025 年公示及后續批準信息,以下高職院校已正式升格為本科層次職業大學
一、2025 年上半年獲批院校
淄博職業技術大學(原淄博職業學院)
2025 年 3 月獲批,作為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首批設置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汽車工程技術等 6 個職業本科專業,重點服務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和智能制造產業集群。
北京科技職業大學(原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
2025 年 2 月獲批,依托北京 “科技創新中心” 定位,首批開設合成生物技術、集成電路工程技術等 6 個本科專業,成為京津冀地區高端制造業人才培養高地。
武漢職業技術大學(原武漢職業技術學院)
2025 年 3 月獲批,作為國家 “雙高計劃” A 檔建設單位,首批設置光電信息工程技術、信息安全與管理等 6 個本科專業,聚焦光谷 “光芯屏端網” 萬億級產業集群。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大學(原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2025 年 3 月獲批,依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首批設置水利水電工程、測繪工程技術等 6 個職業本科專業,成為全國水利職業教育標桿。
長春職業技術大學(原長春職業技術學院)
2025 年 3 月獲批,聚焦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首批開設智能制造工程技術、新能源汽車工程技術等 4 個本科專業,與一汽集團共建現代產業學院。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大學(原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2025 年 3 月獲批,作為東北地區軌道交通人才培養核心院校,首批設置高速鐵路工程、軌道交通車輛工程技術等 6 個本科專業,服務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
二、2025 年 6 月集中獲批院校
蕪湖職業技術大學(原蕪湖職業技術學院)
2025 年 6 月獲批,作為全國最早升格的職業本科院校之一,首批設置汽車工程技術、智能建造工程等 6 個本科專業,2025 年面向安徽招收本科生 1000 名,物理組投檔線超本科線 58 分。
安徽職業技術大學(原安徽職業技術學院)
2025 年 6 月獲批,首批設置智能制造工程技術、新能源汽車工程技術等 6 個本科專業,與奇瑞汽車、京東方等企業共建產業學院,畢業生可獲 “學歷證書 +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雙證。
寧波職業技術大學(原寧波職業技術學院)
2025 年 6 月獲批,首批開設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 6 個本科專業,對接寧波 “246” 萬千億級產業集群,2025 年本科招生 420 人,其中 70% 計劃面向智能制造領域。
廣州職業技術大學(原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
2025 年 6 月獲批,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首所公辦職業本科高校,首批設置智能制造工程技術、新能源汽車工程技術等 6 個本科專業,招生分數線超廣東省本科線 62 分,凸顯區域產業需求。
蘇州職業技術大學(原蘇州市職業大學)
2025 年 6 月獲批,首批設置電氣工程及自動化、人工智能工程技術等 6 個本科專業,依托蘇州工業園區 “世界工廠” 優勢,與博世、微軟等企業開展 “訂單式” 培養。
寧夏職業技術大學(原寧夏職業技術學院)
2025 年 6 月獲批,首批設置機械電子工程技術、現代物流管理等 5 個本科專業,聚焦寧夏葡萄酒、新能源等特色產業,成為西北地區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典范。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大學(原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2025 年 6 月獲批,首批開設應用化工技術、旅游管理等 5 個本科專業,與寧夏寶豐能源集團共建現代煤化工產業學院,服務 “雙碳” 目標下的綠色轉型。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大學(原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2025 年 6 月獲批,首批設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無人機系統應用技術等 6 個本科專業,深度融入成都 “航空航天產業生態圈”,與中國商飛、成飛集團聯合培養技術骨干。
無錫職業技術大學(原無錫職業技術學院)
2025 年 6 月獲批,作為國家 “雙高計劃” A 檔建設單位,首批設置智能制造工程技術、微電子技術等本科專業,與博世力士樂共建工業 4.0 實訓中心,畢業生起薪超 8000 元 / 月。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大學(原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2025 年 6 月獲批,首批設置人工智能工程技術、大數據工程技術等 5 個本科專業,依托深圳 “中國硅谷” 區位優勢,與華為、騰訊共建 “智能基座” 產教融合基地,2025 年本科招生 300 人。
順德職業技術大學(原順德職業技術學院)
2025 年 6 月獲批,首批開設智能制造工程技術、家具設計與工程等 6 個本科專業,對接佛山 “萬億級制造業集群”,與美的、格蘭仕等企業開展 “現代學徒制” 培養,畢業生本地就業率超 90%。
這些院校的升格,不僅提升了學校自身的辦學層次和社會認可度,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在人才培養上,各院校緊密對接區域產業需求,設置的本科專業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使學生畢業后能迅速適應工作崗位,為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免責聲明: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聯系郵箱:543779269@qq.com。
在中職升學體系中,中職學考和職教高考常被考生混淆。其實兩者雖有銜接,但定位、考核、用途截然不同,直接影響升學路徑選擇。本文從5大核心維度拆解差異,幫中職生和家長精準區分,避免備考走偏。
對于備戰廣東省高職高考(又稱“3+證書”考試)的考生而言,精準掌握本地加分政策是提升錄取概率的關鍵。廣東省教育考試院每年會發布專項加分政策,結合2025年最新要求,加分項聚焦特殊群體、技能競賽、優秀表現三大維度,且有明確的申報規范。本文為考生梳理具體加分項目及實操要點。
“高職高考能加分嗎?哪些情況可以享受到加分?”每年高職高考報名階段,加分政策都是考生和家長最關注的焦點之一。事實上,各地針對高職高考(又稱“3+證書”考試)均設有明確的加分政策,涵蓋特殊群體、技能競賽獲獎等多個維度。
在綜合素質評價填寫中,專業與學校選擇需結合自身適配性、規劃邏輯及呈現重點,避免盲目填報。
在專升本志愿填報中,不少考生因無法準確識別 “聯合培養” 專業,要么誤報非聯培專業錯失實踐資源,要么漏報聯培專業錯過低分升學機會。實際上,“專升本聯合培養” 專業有明確的官方標注與信息來源,只需通過 “查渠道、看標注、核細節” 三步,就能精準識別。2026 年考生可按以下方法操作,避免志愿填報失誤。
在專升本聯合培養報考中,不少考生擔心遇到 “企業訂單綁定就業”“強制安排實習”“隱性額外收費” 等問題,影響學習體驗與權益。實際上,這三類情況在聯合培養中可能存在,但需區分 “政策允許的合理情形” 與 “違規侵權行為”,并非所有聯合培養都有此類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