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數考生默認高考外語考英語,但實際上高考外語并非只有英語可選。根據教育部規定,高考外語包含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 6 個語種,考生可根據自身優勢和規劃,選擇更易拿分的語種。那么,高考外語怎么選其他語種?需滿足哪些條件?有哪些注意事項?
第一步:明確可選擇的外語語種及適用場景
首先要清楚,高考外語的 6 個語種均為國家認可的考試語種,成績均計入高考總分,高校錄取時無差別對待(除部分專業有語種限制):
適用人群:適合英語基礎薄弱、學其他語種更有優勢的考生(如初中接觸過日語、俄語,或對小語種興趣濃厚);也適合未來有留學規劃的考生(如計劃去日本、德國留學,提前備考對應語種可兼顧高考與留學)。
專業限制提醒:部分高校的外語類專業、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或特定工科專業,會要求 “高考外語僅限英語”,例如英語專業、國際貿易專業(部分院校)可能明確不招收非英語語種考生。考生選擇前需查閱目標高校當年的招生章程,避免因語種不符影響錄取。
第二步:了解選擇其他語種的基本條件
選擇非英語語種參加高考,無特殊門檻,但需滿足兩個核心條件:
學校教學支持:若考生在普通高中就讀,需確認所在學校是否開設目標語種的教學班,或是否允許考生 “自學 + 學校報備” 的形式備考。多數普通高中僅開設英語課程,若選擇日語、俄語等語種,可能需要考生自行找培訓機構學習,學校僅負責高考報名手續;部分民辦高中或外國語學校會開設小語種教學班,考生可直接跟隨學校課程學習。
報名資格:只要是符合高考報名條件的考生(如普通高中在校生、社會考生),均可自主選擇外語語種,無需額外資質證明(如語言等級證書)。社會考生或自學考生,也可在高考報名時直接選擇目標語種,與在校生享受同等報考權利。
第三步:掌握選擇其他語種的具體流程
高考外語語種選擇主要在 “高考報名” 階段完成,流程分為 3 步,不同省份略有差異,但整體一致:
確認報名時間:高考報名通常在每年 10-11 月(各省具體時間不同,以當地教育考試院通知為準),語種選擇需在報名時確定,報名結束后無法修改,因此需提前規劃,避免錯過時間。
填寫報名信息:登錄各省教育考試院高考報名系統,在 “外語語種” 選項中,從 6 個語種里選擇目標語種(如日語、俄語),確認后提交信息。需注意,填寫時需仔細核對,避免因操作失誤選錯語種。
確認考點安排:非英語語種的高考考場,通常會集中安排在特定考點(如地級市的指定中學),而非隨考生所在學校分配。報名結束后,考生需關注教育考試院發布的考點通知,提前了解考場位置,避免考試時走錯考點。例如,某省日語考生可能集中在省會城市的 3-5 個考點考試,需提前訂房或規劃交通。
第四步:選擇其他語種的備考建議
選擇非英語語種后,備考方向需針對性調整,才能發揮語種優勢:
優先選 “易提分語種”:從考試難度來看,日語、俄語的高考題目難度通常低于英語,尤其是日語,漢字占比高,語法體系相對簡單,適合英語成績常年在及格線以下的考生。以日語為例,高考日語詞匯量要求約 2000 個,遠低于英語的 3500 個,且聽力、閱讀題型更貼近日常場景,得分門檻較低。
避免 “盲目跟風”:不要因他人選擇小語種就跟風,需結合自身基礎。例如,若考生從未接觸過任何小語種,高二才開始學日語,可能因時間不足導致備考不充分;而初中已學過 3 年日語的考生,選擇日語高考則更易沖刺高分。
關注考試大綱:各語種的高考大綱會明確考試范圍、題型、分值分布(如日語高考包含聽力、語言知識、閱讀、寫作 4 部分,總分 150 分),考生需以大綱為核心備考,可購買對應語種的高考真題集(如《高考日語真題解析》),熟悉出題規律。
第五步:注意兩大關鍵問題
后續學習銜接:若考生選擇小語種高考,進入大學后,多數高校的公共外語課程仍以英語為主(除非考生選擇小語種專業)。考生需在高考后適當復習英語,避免因英語斷層影響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或專業課學習(部分大學的專業課程教材為英文版)。
社會考生報名細節:社會考生選擇非英語語種,需在高考報名時主動向當地招生辦說明語種選擇,確認報名系統是否支持目標語種填報,以及是否需要額外提交材料(如無特殊材料,僅需在系統中選擇即可)。
總結: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優選擇
高考外語選擇其他語種,本質是 “揚長避短” 的策略。若英語成績難以提升,且對小語種有基礎或興趣,選擇日語、俄語等語種可能是提分的 “捷徑”。但需提前確認學校支持情況、目標高校專業限制,并制定合理的備考計劃,避免因準備不足導致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只要規劃得當,非英語語種完全可以成為高考總分的 “加分項”,助力考生考入理想院校。
免責聲明: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聯系郵箱:543779269@qq.com。
“香港大學宿舍有獨立衛浴嗎?澳門讀書可以自己租房子住嗎?宿舍費用和租房哪個更劃算?”除了升學錄取,港澳高校的住宿問題也是考生和家長重點關注的話題。不少人因不了解住宿政策,要么錯過宿舍申請時間,要么盲目租房遭遇糾紛。事實上,港澳高校宿舍條件因院校層次差異較大,租房雖可行但需提前規劃。
“預算有限也想留學?”2026 年全球留學市場中,性價比已成為留學生選目的地的核心指標。性價比并非單看費用,而是 “學費 + 學制 + 就業政策 + 教育質量” 的綜合考量。本文結合最新政策,拆解 4 類高性價比留學國家,助不同需求的學子精準決策。
新加坡作為東南亞留學的“標桿目的地”,憑借優質教育、安全環境等標簽備受青睞,但也存在學制緊湊、費用偏高等問題。本文從學術、生活、就業等核心維度拆解優劣勢,幫助想要新加坡留學的學子結合自身情況理性決策。
“出國留學選哪個國家最好?”這是學子和家長規劃留學時的核心疑問。其實沒有絕對的“最好”,只有“更適配”——不同國家在語言要求、留學費用、就業前景上差異顯著,需結合自身條件精準匹配。
俄羅斯以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親民的留學成本,成為中國留學生的熱門選擇。更具吸引力的是,俄羅斯多所頂尖院校向中國留學生提供全額免學費名額,涵蓋理工、文科、藝術等多個領域。本文盤點免學費院校名單,解析申請關鍵條件,助力學子低成本實現留學夢。
在留學 “低齡化” 的趨勢下,不少家長將目光投向馬來西亞,為孩子規劃初高中留學之路。但這一選擇是否明智?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