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大學招生有統一的錄取標準,那就是高考成績。然而美國大學不一樣,各個大學的招生標準都是自己做主。19項標準的本州居民、宗教信仰、居住地等和中國學生的相關度不大,以下列出美國留學的是和中國學生相關的16項。
1、Rigor of secondary school record(中學成績的嚴謹性)
美國高中采取的是選課制和學分制,同一年級的不同學生選擇的課程難度相差很大。招生官希望了解學生所修課程的難度,用這一指標更好地評價學生的學術能力。由于缺乏直接的比較以及成績單不規范等因素,除個別知名國際學校外,國內學生最能體現該項指標的做法是參加 AP 考試。另外, IB 課程通常被認為是難度高于美高課程的課程體系。 數據顯示, USNews 排名榜前 100 的大學有 37 所將該項列為最重要標準,說明大部分學校都很看重成績的含金量。
2、Academic GPA(平時成績)
大量文獻及錄取數據表明, GPA的重要程度大于SAT/ACT成績。由于國內中學的GPA有些有水分,招生官通常會結合就讀中學的聲譽綜合考量國內學生的GPA 。 USNews排名前一百的大學中,有35所將該項列為最重要標準。
3、Standardized Tests(標準化考試)
主要指 TOEFL/IELTS成績, SAT/ACT成績,當然也包括AP 、SAT2成績等,高分考生在申請看重標準化考試的學校時具有強大競爭力。30 所大學將該項列為最重要標準。
4、班級排名
Class Rank 班級排名是唯一的相對比較指標,在計算個人硬件實力時使用過該指標。從錄取標準角度看,一些頂尖大學將班級排名列為最重要錄取標準,如果希望申請這些學校,一個理想的班級排名就變得意義重大了。從申請層面看,由于頻繁泄題及成績注水,美國大學只能更多地聚焦于國內已經建立品牌的一些國際學校或普高國際部,沖擊院校往往更多地是和自己的同學們在競爭,因此這個排名也顯得尤為重要。 14所大學將該項列為最重要標準。
5、推薦信
推薦信最好選擇那些可以寫出來學生的天賦、性格、學術技能的人。能找到既知名又了解的人最好,如果找不到,就要拋棄名氣而選擇更了解學生的人,寫出來更有血有肉的推薦信。將推薦信列為最重要因素的學校顯然更加重視那些真正了解學生的成年人對學生的評價,從推薦人的確定、不同推薦人描述的側重點、到推薦信的撰寫都需要精雕細刻。
6、Application Essay(申請文書)
文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當申請人各方面競爭力都很強時,或是兩個申請人旗鼓相當時, NACAC數據顯示,高質量的文書會成為決定性因素。勾選該項篩選出9所大學,包括5所加州大學系列,而加州大學剛剛更新了essay 題目,8選4,每篇350詞,說明了該校確實很重視essay 。
7、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也有一定的評定標準,取得一定成績的個人項目、成功的組織者、體現社會責任感是課外活動的三種不同境界,不同境界的課外活動以及與之相伴的個人品質,是招生官希望通過活動本身更進一步了解學生的重要途徑。
8、Talent/Ability(天分 / 才能)
能將天分和能力列為最重要標準的學校通常都是牛校或是特點鮮明的大學,較好的證明自然是在高級別的競賽和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
9、Character/ Personal Qualities(品格 / 素質)
熱情 (passion,initiative) 、好奇心、堅韌 (grit, perseverance) 、領導力、敬業 (a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commitment to service) 等都是美國大學非常看重的品格,當該項標準是最重要因素時,一定要確保通過論文或小問題用事實或實例將這些品格展現出來。
10、Interview(面試)
將面試作為最重要錄取標準的學校基本上是少數院校,申請這些學校的學生通常都有過硬的成績,出色的活動、優美的 essay ,面試作為最后的辨識標準,不僅測試學生的語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考察學生是否具有熱情、堅韌等本校看重的品格。勾選該項共有 2 所,該項在選校階段可以暫時忽略。
11、First Generation(第一代大學生)
指家族里沒人念過大學,你是第一個念大學的人。耶魯大學招生官特別提到過第一代大學生在錄取過程中的重要性。理論上講,將該項列為最重要因素的學校堅信,取得同樣的成績,第一代大學生具有更大的潛力。
12、Relation with Alumnus(校友親屬)
如果你有親屬,特別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直系親屬是某大學校友,通常會對申請有幫助;如果恰巧該校非常看重校友親屬,加分效果就非常明顯了。
13、種族 Ethnicity
美國法律雖然嚴禁種族歧視,但在大學錄取上的反向歧視(即白人不如黑人,當然亞裔比白人更難)卻長期存在,有很多著名的案例可以作證這一點。作為亞裔、特別是華人,錄取的比例和名額往往是較低的,這個標準已經超出我們可以控制的范圍。
14、Work Experience(工作經驗)
美國高中生暑假打工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工作經驗至少具有兩方面的優勢,第一是增加 essay 主題,比如一個熱愛游泳的學生通過救生員工作提升自己對游泳項目的熱情就是一篇內容翔實、頗具正能量的 essay 素材;第二,有些招生官會給那些通過工作幫助自己及家庭的學生贊譽。如,一篇描述在 Domino 披薩店打工經歷的 essay 登上了紐約時報。
15、Level of Applicant’s Interest(對本校興趣)
對本校興趣和新生入學率密切相關,通常是排名僅次于頂級院校的院校非常看重的一個因素。學生可以通過兩個方面來展現對某所大學的興趣,第一是 ED 、 EA 申請( ED 、 EA 、 RD ,對某校的興趣依次遞減);第二是通過 essay 或小問題的實例描述進行展現。
16、Volunteer Work(義工)
學生從事志愿者活動表現出來的愛心、對弱勢群體和社會問題的關注是義工的核心,義工切忌蜻蜓點水,容易給招生官留下包裝、刻意的印象。
綜合起來看,排名在30-100之間的大學大都將學術類標準,比如中學課程難易度、GPA 、標化考試等列為最重要的錄取標準;推薦信、essay 、班級排名、課外活動為也獲得不少大學的青睞;其它各項標準屬于小眾化的個性特點。
免責聲明: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聯系郵箱:543779269@qq.com。
“雙非本科能申新加坡公立碩士嗎?”“NUS、NTU會歧視雙非背景嗎?”“雙非生比985/211多哪些申請條件?”新加坡公立碩士因高認可度和優質資源,成為留學熱門選擇,但“985/211偏好”的說法讓不少雙非申請者望而卻步。其實雙非背景完全可以申請新加坡公立碩士,只是需在均分、語言、科研等維度形成差異化優勢,部分院校和專業的雙非錄取率甚至達20%-30%。
“申請新加坡本科要滿足哪些條件?”“高考多少分能上NUS、NTU?”“除了高考還有其他申請路徑嗎?”……新加坡本科因優質教育資源和高認可度,成為國內學子留學熱門選擇,但不同院校的申請門檻差異較大,尤其是高考成績要求讓不少申請者困惑。
“SUTD申請難度比NUS低嗎?”“高中理科不好能申SUTD嗎?”“跨專業申SUTD碩士有機會嗎?”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UTD)作為新加坡公立大學中以“科技+設計”為核心的特色院校,因精準的人才培養定位備受理工科申請者關注,但獨特的辦學模式讓不少人對其申請難度認知模煳。其實SUTD申請難度處于新加坡公立大學中等水平,低于NUS、NTU但高于SIT,且不同學歷、專業的門檻差異顯著。
“新加坡頂尖大學有哪些?”“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哪個含金量高?”“成績一般能申新加坡私立大學嗎?”新加坡作為東南亞留學熱門目的地,其院校體系因“公立強、私立精”的特點備受關注,但不少申請者對頂尖院校名單、公私立差異認知模煳。
“韓國留學要寫文書嗎?”“不同專業文書要求一樣嗎?”“文書比語言成績更重要嗎?”文書準備是韓國留學申請中容易被忽視的環節,不少申請者認為只要語言和成績達標就能錄取,實則文書是展現個人競爭力的關鍵。韓國留學不僅需要文書,不同學歷階段、院校專業的要求差異顯著,高質量文書能讓申請者在同類背景中脫穎而出。
“韓國留學讀了半年想轉專業,可行嗎?”“對當前院校不滿意,能轉到更好的大學嗎?”“轉學或轉專業后學分能銜接嗎?”……不少學子在韓國留學期間,會因專業適配度、院校資源等問題產生轉學或轉專業的想法,但對相關政策和操作流程并不了解。其實韓國留學期間轉學和轉專業均有明確路徑,但不同學歷階段、院校層次的要求差異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