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很多考生和家長想知道,全國十大飛行員學校排名情況如何,學校又有哪些呢?下面將由小編就帶大家提前了解一下!
目前國內共27所航天類院校,其中本科10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民航大學、北華航天工業學院、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西安航空學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昌航空大學、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桂林航天工業學院、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成立于1952年,由當時的清華大學、北洋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組建,是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現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
2、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創建于1952年10月,是新中國自己創辦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學校現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2012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民航局簽署協議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8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蘇省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3、南昌航空大學
南昌航空大學創建于1952年,是全國首批學士學位授予權單位。1985年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1990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先后隸屬于航空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1999年開始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是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的高等學校。
4、中國民航大學
中國民航大學是中國民用航空局直屬的一所以培養民航高級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為主的高等學府,是中國民用航空局、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高校,也是天津市"雙一流"建設計劃和高水平特色大學建設高校。
5、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是教育部、中航工業集團公司與遼寧省三方共建高校,是國防科工局與遼寧省共建高校,是遼寧省裝備制造業緊缺人才(航空航天)培養基地,學校始建于1952年,是原航空工業部所屬的6所本科航空院校之一,前身為"沈陽航空工業學校"。
6、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是河南省唯一一所具有鮮明航空特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學校始建于1949年,與共和國同齡,時稱平原省財經學校,隸屬航空工業部。2017年,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規劃高校。2017年12月,成為河南省人民政府與中國民用航空局共建高校,進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7、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簡稱"中飛院",創建于1956年,是中國民用航空局直屬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是中國民用航空局與四川省共建高校.學院作為中國民航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主力高校,經過6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已成為全球民航職業飛行員培養規模最大、能力最強、水平最高,享譽國內、在世界民航有著較高影響力的高等學府。中國民航70%以上的飛行員、80%以上的機長畢業于此,被稱為"中國民航飛行員的搖籃"。
8、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原華北航天工業學院)是河北省人民政府舉辦、省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共建的一所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院校."兩彈一星"功勛、著名運載火箭與衛星技術專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和"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孫家棟院士為學校名譽校長。
9、桂林航天工業學院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創辦于1979年,曾隸屬于國家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1999年4月,學校劃轉到廣西壯族自治區,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
10、西安航空學院
學校創建于1955年,原名為西安航空工業學校,隸屬原航空工業部.2012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為西安航空學院。建校60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行業性、地方性、應用型"辦學定位,為我國航空產業建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9萬余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以上的航空學校都是國內比較知名院校且以上排名不分順序,如果要詳細了解更多(本文相關)信息,可以在線咨詢或電話咨詢。
免責聲明: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聯系郵箱:543779269@qq.com。
在中職升學體系中,中職學考和職教高考常被考生混淆。其實兩者雖有銜接,但定位、考核、用途截然不同,直接影響升學路徑選擇。本文從5大核心維度拆解差異,幫中職生和家長精準區分,避免備考走偏。
對于備戰廣東省高職高考(又稱“3+證書”考試)的考生而言,精準掌握本地加分政策是提升錄取概率的關鍵。廣東省教育考試院每年會發布專項加分政策,結合2025年最新要求,加分項聚焦特殊群體、技能競賽、優秀表現三大維度,且有明確的申報規范。本文為考生梳理具體加分項目及實操要點。
“高職高考能加分嗎?哪些情況可以享受到加分?”每年高職高考報名階段,加分政策都是考生和家長最關注的焦點之一。事實上,各地針對高職高考(又稱“3+證書”考試)均設有明確的加分政策,涵蓋特殊群體、技能競賽獲獎等多個維度。
在綜合素質評價填寫中,專業與學校選擇需結合自身適配性、規劃邏輯及呈現重點,避免盲目填報。
在專升本志愿填報中,不少考生因無法準確識別 “聯合培養” 專業,要么誤報非聯培專業錯失實踐資源,要么漏報聯培專業錯過低分升學機會。實際上,“專升本聯合培養” 專業有明確的官方標注與信息來源,只需通過 “查渠道、看標注、核細節” 三步,就能精準識別。2026 年考生可按以下方法操作,避免志愿填報失誤。
在專升本聯合培養報考中,不少考生擔心遇到 “企業訂單綁定就業”“強制安排實習”“隱性額外收費” 等問題,影響學習體驗與權益。實際上,這三類情況在聯合培養中可能存在,但需區分 “政策允許的合理情形” 與 “違規侵權行為”,并非所有聯合培養都有此類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