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航海類專業的學習與職業發展中,英語能力是核心競爭力之一 —— 無論是國際航線溝通、船舶設備操作,還是行業證書考取,都離不開英語。不少考生關心:報考時英語是否有明確要求?入學后外語學習壓力大嗎?
一、報考航海類專業:多數有英語成績要求,部分專業 “硬性門檻” 明確
航海類專業因涉及國際航運業務、海上跨語言溝通,報考時對英語成績有明確要求,且不同專業的嚴格程度差異顯著,主要分為兩類:
(一)海上操作類專業:英語是 “硬性門檻”,部分高校設最低分
“航海技術”“輪機工程(海上專業)” 等需上船的專業,因畢業生可能從事國際航線工作(如貨輪、郵輪),需與外國船員、港口調度溝通,英語能力成為報考核心要求:
高考英語成績限制:多數海事類高校(如大連海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對這類專業設英語單科最低分,通常要求不低于 90 分(滿分 150 分),部分頂尖高校(如武漢理工大學航海類專業)要求不低于 100 分;地方海事院校要求稍低,多為不低于 80 分,若未達到該分數,即使總分達標也可能不被錄取。
特殊招生渠道要求:通過 “高職分類考試” 報考航海類專科專業(如 “航海技術” 專科)的考生,需參加院校組織的英語單獨測試(考基礎語法、日常對話),測試不合格者無法報考,例如山東交通職業學院要求該類考生英語測試成績不低于 60 分(滿分 100 分)。
(二)陸地導向類專業:英語為 “參考項”,無強制最低分
“交通運輸(海運方向)”“國際航運業務管理”“船舶檢驗” 等陸地就業專業,雖也需英語能力,但報考時無硬性最低分,僅將英語成績作為錄取參考:
高校會優先錄取英語成績優異的考生(如英語 120 分以上者),尤其在 “國際航運業務管理” 專業,因涉及跨境貨運代理、英文提單處理,英語好的考生在錄取中更具優勢;
少數院校(如集美大學)在招生簡章中注明 “該專業建議英語基礎較好者報考”,但未設具體分數限制,總分達標即可錄取,后續通過入學后的英語課程補足基礎。
二、入學后外語要求:貫穿學習全程,證書與課程 “雙重壓力”
無論報考時英語基礎如何,入學后航海類專業的外語學習要求都非常嚴格,且與畢業、就業直接掛鉤,主要體現在 “課程設置”“證書考取”“實踐要求” 三方面:
(一)課程設置:英語課時占比高,專業英語是核心
基礎英語強化:大一、大二需修 “大學英語” 課程(每周 4-6 課時),比普通專業多 2-3 課時,且難度更高,除四六級備考外,還會加入 “航海英語基礎” 內容(如船舶設備英文名稱、海上常用對話);若入學時英語成績低于 90 分,需額外參加 “英語補強班”(每周 2 課時),直至通過學校組織的英語水平測試。
專業英語必修:大三、大四開設 “航海專業英語”“輪機專業英語” 等課程,內容緊密結合職業場景,如 “航海技術” 專業學習 “船舶避碰規則英文解讀”“港口國檢查英文對話”,“國際航運管理” 專業學習 “海運提單英文填寫”“國際航運法規英文條款分析”,這類課程不及格將無法畢業。
(二)證書考取:英語證書是 “畢業剛需”,部分與職業資格綁定
航海類專業學生需考取多個含英語考核的證書,且證書是否達標直接影響畢業與就業:
通用英語證書:所有專業需通過 “大學英語四級”(CET-4),部分高校(如大連海事大學)要求 “航海技術” 專業學生通過六級(CET-6),否則無法獲得學位證書;專科專業(如 “航海技術” 專科)要求通過 “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 級)”,未通過者無法畢業。
行業資格證書英語考核:海上操作類專業學生需考取 “船員適任證書”,其中 “航海英語”“輪機英語” 是必考科目(滿分 100 分,60 分合格),若未通過該科目,即使其他科目合格也無法獲得上船資格;例如,船員適任證書考試中,“航海英語” 需考船舶導航、貨物裝卸的英文指令解讀,“輪機英語” 需考設備故障英文診斷報告撰寫。
(三)實踐要求:英語是 “實踐必備工具”,無能力者無法完成任務
入學后的實習、實踐環節也對英語有明確要求:
海上操作類專業學生需參加 “海上認識實習”(登訓練船航行 1-2 周),期間需用英語記錄航海日志、與模擬外國港口調度溝通,實習報告需包含英文總結,不合格者需重新實習;
陸地導向類專業學生在港口、航運公司實習時,需處理英文單證(如英文海運合同、報關單),部分實習單位(如中遠海運國際部)要求實習生能獨立用英語回復客戶郵件,英語能力不足者可能影響實習成績。
三、英語基礎薄弱者:3 條適配建議,降低學習壓力
優先選陸地導向專業:若英語成績低于 80 分(滿分 150 分),建議報考 “船舶檢驗”“船舶工程” 等對英語要求較低的專業,后續通過大學英語課程逐步提升,避免因海上專業的 “高要求” 導致學習壓力過大。
提前補英語基礎:高考后至入學前,通過英語 APP(如扇貝單詞、每日英語聽力)背航海類基礎詞匯(如 “船舶”“航線”“提單” 的英文表達),學習基礎語法,提前適應專業英語節奏,減少入學后的學習難度。
關注 “英語補強資源”:多數海事院校設有 “航海英語學習中心”,提供免費輔導課(如每周 1 次的專業英語答疑),基礎薄弱者可主動參與,同時利用學校的 “英語角”(多有外國留學生參與)練習口語,為后續證書考試和就業做準備。
綜上,報考航海類專業多數有英語成績要求,海上操作類專業門檻明確,陸地導向類專業以參考為主;入學后英語學習貫穿全程,證書與課程要求嚴格。考生需結合自身英語基礎選擇專業,提前規劃學習,避免因英語能力不足影響升學與職業發展。
免責聲明: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聯系郵箱:543779269@qq.com。
在中職升學體系中,中職學考和職教高考常被考生混淆。其實兩者雖有銜接,但定位、考核、用途截然不同,直接影響升學路徑選擇。本文從5大核心維度拆解差異,幫中職生和家長精準區分,避免備考走偏。
對于備戰廣東省高職高考(又稱“3+證書”考試)的考生而言,精準掌握本地加分政策是提升錄取概率的關鍵。廣東省教育考試院每年會發布專項加分政策,結合2025年最新要求,加分項聚焦特殊群體、技能競賽、優秀表現三大維度,且有明確的申報規范。本文為考生梳理具體加分項目及實操要點。
“高職高考能加分嗎?哪些情況可以享受到加分?”每年高職高考報名階段,加分政策都是考生和家長最關注的焦點之一。事實上,各地針對高職高考(又稱“3+證書”考試)均設有明確的加分政策,涵蓋特殊群體、技能競賽獲獎等多個維度。
在綜合素質評價填寫中,專業與學校選擇需結合自身適配性、規劃邏輯及呈現重點,避免盲目填報。
在專升本志愿填報中,不少考生因無法準確識別 “聯合培養” 專業,要么誤報非聯培專業錯失實踐資源,要么漏報聯培專業錯過低分升學機會。實際上,“專升本聯合培養” 專業有明確的官方標注與信息來源,只需通過 “查渠道、看標注、核細節” 三步,就能精準識別。2026 年考生可按以下方法操作,避免志愿填報失誤。
在專升本聯合培養報考中,不少考生擔心遇到 “企業訂單綁定就業”“強制安排實習”“隱性額外收費” 等問題,影響學習體驗與權益。實際上,這三類情況在聯合培養中可能存在,但需區分 “政策允許的合理情形” 與 “違規侵權行為”,并非所有聯合培養都有此類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