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訂單班真的包就業嗎?”“交高額學費就能進航司?”“訂單班和普通班有啥區別?”航空“訂單班”因“定向就業”噱頭成為報考熱點,但“就業保障”背后的門道讓考生和家長顧慮重重。事實上,正規航空訂單班確實能提升就業概率,但絕非“入學即包分配”,其可靠性核心看“院校資質+航司合作深度+考核機制”。
核心結論:正規訂單班有保障,非“躺平式就業”
航空“訂單班”是院校與航司/機場合作開設的定向培養班,靠譜的核心標志是“校企雙主導”——航司參與課程設計、實訓考核,畢業前通過專項考核即可入職;但“就業保障”有前提:需滿足成績達標、體檢合格、無違紀等條件,并非“無條件包就業”。目前市場上正規訂單班就業率超90%,而“偽訂單班”多為院校單方面宣傳,無實質合作,就業毫無保障。
例如中國民航大學與國航合作的“飛行技術訂單班”,學員需通過航司初檢、在校成績達標(專業課程≥70分)、考取執照后才能入職;而某民辦院校“航空服務訂單班”僅與小型代理公司合作,畢業需自行面試,就業率不足50%。
正規訂單班3大核心特征,認準不踩坑
判斷航空訂單班是否靠譜,關鍵看以下3個硬指標,缺一不可:
1. 合作主體:航司直簽>代理合作>口頭約定。正規訂單班是院校與主流航司(國航、南航、東航等)或機場集團直接簽訂合作協議,可在院校官網或航司招聘頁查詢合作公示;反之,與“航空服務公司”“人力中介”合作的訂單班,本質是委托招聘,就業穩定性差;僅口頭宣傳“與航司合作”卻無公示的,大概率是噱頭。
例如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與白云機場合作的“地勤訂單班”,合作協議可查,航司還會派高管到校授課,可靠性拉滿。
2. 準入機制:嚴格篩選≠交錢就進。正規訂單班有明確的準入考核,通常分三步:① 面試(航司參與,考察形象、溝通能力,如空乘訂單班要求身高163-175cm);② 初檢(符合民航體檢標準,如視力矯正4.8以上、無紋身);③ 成績要求(高考分數達院校專科線/本科線,部分要求英語≥80分)。而“交錢就能進”“零門檻入學”的訂單班,基本是偽訂單班。
3. 培養模式:校企共管≠普通班加課。靠譜訂單班會實行“校企雙導師制”:院校老師教理論,航司工程師/乘務長帶實訓;課程含航司定制內容(如某航司的客艙服務流程、機務維修規范);實訓設備由航司捐贈(如波音737模擬機艙、維修工具套裝)。普通班僅增設幾門航空課程,無航司深度參與,算不上正規訂單班。
“就業保障”的4個前提,并非無條件包分配
即便是正規訂單班,“就業保障”也有嚴格條件,考生需提前知曉:
1. 成績達標是基礎。專業課程合格率需≥80%,部分核心課程(如飛機維修的《航空法規》)需及格,掛科需補考通過;若多次掛科或重修,會被取消訂單資格。
2. 資質證書必考取。畢業前需拿到對應崗位證書,如空乘訂單班需考《民航乘務員資格證》,維修訂單班需考《CCAR-147維修執照》,未考取者無法入職。
3. 體檢政審要通過。入職前需通過航司終檢(比初檢更嚴格,如空乘需查心電圖、聽力閾值);政審需無犯罪記錄、直系親屬無嚴重違紀,不合格者會被淘汰。
4. 服從崗位分配。訂單班就業有地域或崗位限制,如與西部航司合作的訂單班,需服從分配到西南地區;地勤訂單班可能分配到值機、行李分揀等崗位,拒絕分配者視為放棄保障。
訂單班vs普通班:3大核心差異
糾結報訂單班還是普通班,可從以下維度對比:
1. 就業針對性:訂單班直指合作航司崗位,就業方向明確,節省求職時間;普通班需自主參加校招、社招,競爭更激烈,但選擇范圍更廣(可投多家航司)。
2. 學習成本:訂單班學費略高,專科通常比普通班高2000-5000元/年,因含航司實訓費;普通班學費按統一標準收取,無額外實訓費用。
3. 靈活性:訂單班培養方向固定,若中途想轉崗(如空乘轉物流),定向優勢失效;普通班可通過輔修、考證拓展方向,職業選擇更靈活。
避坑指南:3類“偽訂單班”要警惕
1. 中介主導的“掛靠訂單班”:由人力公司牽頭,掛靠在普通院校,收高額“就業服務費”(1-3萬元),畢業后端對接的是臨時崗位,非正式編制。
2. 模煳承諾的“口頭訂單班”:招生時宣稱“百分百就業”,卻不簽訂書面協議,畢業時以“航司縮招”為由推脫,僅推薦低端崗位。
3. 超量招生的“注水訂單班”:合作航司僅需50人,院校卻招100人,美其名曰“擴大選拔范圍”,實則讓一半學生淪為“陪跑者”,無就業保障。
總之,航空訂單班靠譜與否,關鍵看校企合作質量和考核機制。正規訂單班能大幅提升就業競爭力,但需滿足成績、證書、體檢等條件;若想靈活擇業或預算有限,普通班也是合理選擇。報考前務必核查合作公示、簽訂書面協議,避免陷入“偽訂單班”陷阱。
免責聲明: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聯系郵箱:543779269@qq.com。
“學飛行會被突然停飛嗎?”“停飛是不是就白學了?”“停飛后還能從事航空相關工作嗎?”飛行員專業因高投入、高門檻,讓考生和家長對“停飛”風險充滿擔憂。事實上,飛行員培養過程中確實存在停飛可能,但并非“一停全完”,且停飛率有明確控制,更有完善的轉崗退路。
“航空專業畢業除了空乘還能做什么?”“不想當空乘,航空專業白學了嗎?”“非空乘崗位薪資高不高?”不少航空專業學生和家長陷入“空乘=航空唯一出路”的誤區,錯失更適配的職業機會。事實上,航空行業產業鏈龐大,除空乘外,技術、運營、新興領域等崗位缺口更大、薪資更高,且職業天花板更高。
“飛行員從副駕到機長要多久?”“空乘只能做到35歲嗎?”“晉升機長需要什么條件?”飛行員和空乘作為航空業的核心崗位,其晉升前景和職業壽命是求職者最關心的問題。事實上,兩者均有清晰的晉升階梯,職業壽命遠超“35歲天花板”傳言,且國有與民營航司的晉升速度差異顯著。
“進國航、南航這類國企更穩?”“民營航司薪資是不是更高?”“國有航司福利比民營好多少?”航空專業畢業生求職時,國有航司與民營航司的選擇始終是核心糾結點。兩者在體制、定位上的差異,直接導致待遇結構、穩定性、晉升路徑截然不同。
“航空專業只能去北上廣深就業嗎?”“家鄉是三線城市,學航空能回去工作嗎?”“地域偏遠會不會影響航空專業就業?”地域問題是考生和家長報考航空專業時的重要顧慮,不少人誤以為航空就業僅限一線樞紐城市。事實上,航空專業就業地域覆蓋“一線樞紐+二線機場+縣域市場”,部分崗位更向二三線城市下沉,回本地就業完全可行。
“未來航空行業好找工作嗎?”“人才缺口真有傳說中那么大嗎?”“航空崗位會不會受周期影響不穩定?”隨著國產大飛機量產、商業航天崛起,航空行業人才需求持續升溫,但不少人對缺口規模和就業穩定性仍存疑慮。本文結合權威數據和行業動態,解析未來3年人才缺口特點、穩定就業的核心邏輯,助你把握職業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