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前教育專業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和完善的教學設施,重視實踐教學、人文素養與職業道德養成教育的培養。重視把每一位學生培養成基本功扎實,文化底蘊豐厚,綜合素質全面,多專多能、專業特色突出的“復合型”幼教人才。我們的專業課與實訓課教師教學經驗豐富,教學能力強,對學生充滿愛心、耐心,讓每一位學生在學前專業這個大家庭里溫馨成長。近兩年,本專業專業實訓課教師輔導的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活動中頻頻獲獎,學生在彈、唱、說、跳、畫等才藝方面展現出了寬厚、突出的專業風采。
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較高的文化科學素養、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學前教育的知識和技能,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扎實的保教能力,具備“基礎扎實、理論過硬、技能熟練、教育教學能力強”的合格幼兒園教師。能夠在幼兒園、托兒所等學前教育機構從事教育教學及管理、在社區從事學前教育及社會服務,勇于創新,身心健康的幼兒教師和其他學前教育工作者。經過三年學習,為將來成為集“專家型”和“技藝型”為一體的專業幼兒教師奠定堅實的基礎。 根據學前教育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建設目標,圍繞學前教育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的形成,確立“學前教育理論+專業技能+藝術特長”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幼教人才素質培養模式,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緊密結合行業需求,加強與用人單位的合作,形成教學、模擬、見習、實習、就業的定向培養合作機制,初步形成“教、學、做與實訓—實習—頂崗”相融合的教學培養模式。
按照新一輪教學計劃的修訂,以專業主干課程的建設為核心,進行教學內容的整體優化,注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強調理論學習與實踐教學的協調統一,增強學生實訓技能,重視綜合素質培養,切實加強和完善課程體系建設。通過課程建設實踐與探索,建立起一套與培養目標一致、結構嚴謹協調、實踐性強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的結構由原來的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三段式的結構改變為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兩大訓練項目,并開設少量的選修課。公共基礎課程的學時占總學時的三分之一、專業技能課程(含頂崗實習)的學時占總學時的三分之二。明確了各門課程的學分規定和學分要求。各專業的總學分為170分,其中公共基礎課54學分,專業技能課60學分,頂崗實習42學分,其他14學分。將“雙證書”制度融入教學全過程。課程體系的改革突出了以職業能力為主線,以職業活動課程為主體,在培養動手能力的同時,注重了職業道德、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建立了文化知識和專業實踐能力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融合、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相適應的課程體系。
發揮專業人力與智力資源優勢,為濱海新區教育事業發展做貢獻。 1.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在加強學生實踐能力、提高職業技能、頂崗實訓等方面以及企業人員參與學校培養、建立校企互動機制方面發揮示范引導作用。 2.與校內實訓基地——華夏幼兒園及校外實訓基地泰達第六幼兒園合作,制定校企合作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在規范專業建設方面發揮示范指導作用。
就業——幼兒教師 在各級各類學前教育機構,如幼兒園、托兒所、親子園等單位任幼兒教學工作,并能擔任幼兒英語、舞蹈、美術、鋼琴等技能的培訓和指導;研究人員:在學前教育研究機構及衛生保健部門等從事幼兒教育研究;其他:從事與學前教育相關的咨詢服務工作。 升學:通過中職三年的學習考入高職或本科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