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專業設置
開設專科層次臨床醫學、臨床醫學(婦幼方向)、臨床醫學(影像診斷方向)、口腔醫學、口腔醫學技術等專業。
二、師資隊伍
現有專任教師26人,其中高級職稱16人,45歲以下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或學位10人,“雙師型”教師2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88.46%。1人入選全國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臨床醫學專業分委會委員,1人入選省級專業帶頭人計劃,3人獲漳州市優秀科技人才,13人擔任執業(助理)醫師實踐技能考試(漳州考點)考官。聘請附屬醫院中、高級職稱79人及行業中、高級職稱 114人承擔部分專業課教學任務。近年來教師主編、副主編高職高專教材44部,與行業專家共同編寫特色實訓教材3部;主持或參與教改課題國家級2項、省級14項,獲得資助經費475萬元;在國內刊物上發表論文120多篇。2010年榮獲福建省級專業教學團隊。
三、實訓基地
(一)校內臨床技能實訓中心:面積近3000平方米,按照功能分為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眼耳鼻喉科、口腔、急救及示教區,各類專業實訓室32間,設備先進,集教學、培訓、鑒定、考核、技能競賽于一體,仿真職業環境。該中心對內開展教學實踐實訓,用于培養一批滿足基層醫療衛生行業需要的技術技能醫學人才。對外開展鄉村醫生培訓、技能鑒定與考核、國家執業(助理)醫師技能考核等,提升基層衛技人員的綜合職業能力,為基層醫療衛生事業提供人才支撐,在此過程中建立緊密的校企合作關系,推進臨床醫學專業建設與發展,促進人才培養。該中心先后獲得省級高職教育實訓基地和中央財政 “以獎代補”補助實訓基地項目。
(二)校外實訓基地:擁有5所附屬醫院(漳州市口腔醫院、漳州人民醫院、龍海市第一醫院、漳浦縣醫院、龍巖人民醫院)、教學實習醫院34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所,校企合作基地4所。實習基地均掛牌或簽訂協議書,學院及實習基地均有實習管理組織,制定了臨床教學管理制度、專業見習與實習大綱,有符合要求帶教教師,實習項目完成率95%以上,為學生提供有力的學習與實習保障。
四、校院合作
臨床醫學系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辦學新路子,按照“校院合作、院系合一”思路,與龍海市第一醫院、漳州市人民醫院、漳州市醫院合作舉辦臨床醫學專業,實施“1.5+0.5+1”辦學模式,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培養面向基層“下得去、留的住、用得上”技術技能醫學人才,為城鄉居民健康保駕護航。與廈門仿真美義齒有限公司、深圳康泰健牙科技術有限公司、深圳捷登義齒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實施口腔醫學技術“準訂單”培養,學生帶薪實習,實習就業零距離接軌。
五、社會服務
充分利用臨床醫學系師資和實訓資源,為基層農村開展鄉村醫生培訓和學歷教育達1728人次;開展學生各類技能鑒定與考核1396人次;承擔漳州市執業(助理)醫師和中醫執業醫師考試4515人次;為臨床一線醫生舉辦教學能力培訓班,為社區居民開展義診、健康咨詢與講座。為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提高區域衛生人員素質做出應有的貢獻。
六、辦學成效
1.辦學以來,畢業生道德品質高,綜合職業能力強,團隊協作精神好,深受基層用人單位的廣泛贊譽。2013-2015年,在對畢業生基層用人單位滿意率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綜合評價好(滿意率超過90%)。
2.2010年,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代表漳州市紅十字會參加福建省紅十字會舉辦的“應急救護知識與技能競賽”,榮獲團體二等獎和個人二等獎5項。
3.2011年,臨床醫學系學生在慶祝建黨90周年師生同臺歌詠比賽中總分第一,榮獲學院“一等獎”。
4.2011年,2009屆臨床學生林聰明醫師榮獲漳州市青年醫護人員技能競賽個人一等獎。
5.2012年,2013屆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吳振旭榮獲福建省首屆“海西勵志先鋒”人物。
6.2011-2014年,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參加福建省“專升本”考試,錄取率分別為71.67%、92. 67%、96.63%和49.24%(其中四位學生成績超過500分)
7.2011-2015年,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參加“日進杯”全國口腔技能大賽,先后榮獲團體一等獎1項、團體二等獎1項、團體三等獎1項、優勝團體獎2項;單項牙體牙髓一等獎1項、口腔修復組全冠預備三等獎1項、排牙和雕牙組一等獎1項,排牙和雕牙組二等獎1項、單項排牙二等獎1項、排牙、雕牙和口腔修復三等獎9項,優秀獎6項,優秀輔導教師獎13項。
8.畢業生平均初次就業率為87.3%,年度就業率為96.7%,專業對口率為93.6%。
臨床醫學系將認真貫徹“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高職高專的辦學方針,加強專業內涵建設建設,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為地方經濟建設和城鄉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技術技能醫學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