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相佑,男,漢族,1960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教授。1983年畢業于河北師范學院歷史系,留校工作。歷任河北師范學院歷史系副書記兼副主任,河北師范學院團委書記、學生處長兼團委書記,河北師范學院黨辦、校辦主任,黨委常委,河北師范大學校長辦公室主任,河北職業技術學院(原輕工部管理干部學院、農業部組干管理干部學院)黨委書記,廊坊師范學院黨委副書記,石家莊經濟學院副校長,現任邢臺學院黨委書記。
主要研究及學習方向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參加編寫專著6部,主編2部;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4項;參研國家“九五”社科規劃項目1項,榮獲國家社科二等獎。
王建勛,男,漢族,1957年生,河北晉州人。1982年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本科學歷,工學學士,教授。曾任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工業學院)教務處長、副院長、院長等職務,2005年11月至今任邢臺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1999年5月被國家教育部聘為全國專科教育人才培養工作委員會委員、全國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專家組副組長;2005年10月8日被河北省教育廳聘為河北省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96年11月任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是中國西部教育顧問,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方面的專家。
多年來一直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管理經驗,具有很強的組織管理和領導能力。在擔任邢臺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期間,學院取得了五個全國第一:學院率先成為國家教委高等職業教育試點單位;成為全國首批以“職業技術學院”命名的兩所高職院校之一,并被譽為高等職業教育的“邢臺模式”,與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一起被譽為全國高職教育的領頭羊,享有“南深圳,北邢臺”的贊譽;2000年學院被列為全國首批示范性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單位;2005年學院率先通過教育部“全國高職高專示范性院校”遴選,成為了全國高職高專教育戰線的一面旗幟。
主要科研成果:主持了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基地建設與改革的研究與實踐》、《高職高專教學質量監控與教學評估體系的研究與實踐》、《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管理的研究》三項課題的研究工作,其中《高職高專教學質量監控與教學評估體系的研究與實踐》科研課題,2005年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8年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市屬地方本科院校發展戰略研究》。在各級報刊雜志上發表文章260余篇,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有價值的學術論文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多篇,省級期刊近40篇,課題論文《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探索與實踐》被解放軍總后生產管理部評為部屬院校首批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參加了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等書的編寫。
被解放軍總后勤部評為“軍隊院校系統優秀教師”,2005年11月被國家七部委授予“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邢臺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的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直隸第四初級師范學堂始建于1910年;2002年,經教育部批準,學校改建為“邢臺學院”;2014年通過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學校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和招收外國留學生資格。
目前,學校占地面積943.16畝,建筑面積34.96萬平方米。現有專任教師924人,普通本專科在校生近18000人。學校設有20個二級學院(系、部),目前招生50個本科專業、16個專科專業,美術學、國際貿易學和會計學是省級重點發展學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被評定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省級人才培養創新高地和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長期以來,學校堅持走“特色興校,以質圖強”的發展道路,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養思路,即:以“純德實學”校訓精神為統領,構建“純德樹人的育人體系”和“產學研一體的教學制度”,為社會培養“優秀公民、應用人才”,推動了學校的內涵發展和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升。
邢臺學院堅持開放辦學,積極推進國際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學校與俄羅斯、澳大利亞、英國、美國、加拿大、新西蘭、韓國等國家的多所高校,在教師互派、學生交換與交流、學術及文化交流等領域建立了合作關系。
在百年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與國家命運、社會發展相結合,累計培養了16萬余名各類人才。
當前,邢臺學院正在全面實施“十三五”發展規劃。學校堅持以育人為本,以內涵建設為中心,適應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形勢,順應國際高等教育新趨勢,深化專業綜合改革,強化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理論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終身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努力把學校建設成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綜合性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