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委書記:馬壯 黨委副書記、校長:陳保東
馬壯,黨委書記,工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漢族,河北樂亭人,1963年出生,中共黨員,現任遼寧科技學院黨委書記。長期從事金屬強韌化及材料表面與界面的科研工作,在利用煤炭伴生資源—粉煤灰在A-TIG中的研究、材料表面改性技術研究等方面處于國內領先地位。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煤炭部科學基金等項目36項,獲中國煤炭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獲國家發明專利4項,發表學術論文230余篇。主編教材4部,其中《工程訓練》榮獲高等教育優秀教材一等獎。主持或參與的教改課題獲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
陳保東,黨委副書記,校長,博士后,博士生導師,教授。漢族,山東鄄城人,1961年出生,中共黨員,2017年11月至今任遼寧科技學院校長。長期從事航空發動機清潔、高效燃燒及石油領域的油氣儲運、采油地面裝備、石油化工換熱器、加熱爐的設計、優化、研發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航產學研、省自然科學基金、省教育廳等科研項目3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170余篇,獲批國家發明專利4項,出版專著1部。
遼寧科技學院坐落在遼寧省本溪新城,距沈陽桃仙國際機場20公里,是一所以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公辦普通本科院校。學校的前身是本溪冶金高等專科學校,辦學歷史可追溯到成立于1907年的本溪縣立師范傳習所。1948年東北解放后,更名為本溪工科高級職業學校,1958年升格為本溪鋼鐵學院。2004年5月,更名為遼寧科技學院。2015年學校被確定為遼寧省首批向應用型轉變的本科試點學校,2016年被確定為教育部重點支持的產教融合項目建設高校、教育部數據中國“百校工程”試點院校、中美應用技術教育“雙百計劃”試點院校、“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產教融合促進計劃試點院校,2017年被確定為教育部“科學能力提升計劃(百千萬工程)”全國首批試點院校、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百城千校”首批試點院校、遼寧省向應用型轉變示范校。2018年,被確定為教育部首批新工科教育綜合改革項目單位,國家發改委“新興產業三年行動計劃”重點項目單位。
學校占地87.1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9.5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原值9.95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原值2.09億元。圖書館藏書102.78萬冊。學校設有15個二級教學單位,開設以工為主,涵蓋工、管、文、藝、教育等五大學科門類的38個本科專業和12個高職專業。學校現有教職工937人,其中專任教師563人,副教授、教授等高級職稱人員266人,碩士、博士學位教師381人。有博士生導師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人。柔性引進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等高層次人才5人。現有全日制本專科生10186人,其中本科生8779人,畢業生就業率近年來一直保持在95%以上,居省屬高校前列。
學校面向行業和地方積極開展應用型科學研究,近年來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747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項目20項,省級以上項目198項。承擔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72項,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27項,其中一等獎5項。
近年來,學校以轉型發展為突破口,搭建“校企、校政、校校”合作的產教融合平臺,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積極開展科技、政務咨詢等社會服務。在轉型發展重大項目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獲批國家“十三五”產教融合發展工程規劃項目;獲批國家產業轉型技術技能人才雙元培育改革試點方案項目。廣泛與企業合作,共建產業學院,與中科曙光集團合作辦學,共建“曙光大數據學院”;與美國應用技術教育聯盟(GCC-GATE)合作,共建“中美雙百學院”;與新松機器人公司合作,共建“新松機器人應用學院”;與海爾智能家電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海爾物聯網學院”;與營口盛海投資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三征班”,逐步形成了訂制式人才培養新模式。
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牽頭組建“遼寧省機器人產業校企聯盟”,并成為聯盟理事長單位。搭建穩定的校企合作平臺,成為27個校企聯盟理事單位。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中鐵建設集團、中國冶金建設集團、國家電網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中國黃金集團、北京鋼鐵研究總院、首鋼集團公司、寶武集團公司、鞍鋼集團公司、中國五礦集團公司、華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道建設總公司、本鋼集團公司、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等500多家企事業單位建立合作關系,接受學生實習、實訓、就業。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遼寧科技學院不斷深化綜合改革,深入推進內涵式發展,穩步提高辦學質量和協同創新能力,堅持“應用型、地方性、行業性、國際化”的辦學定位,立足遼寧,依托行業,凝練特色,打造品牌,努力將學校建設成為國內知名、省內一流、特色鮮明的應用技術大學,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東北振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