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團隊
Expert Team
久保千春名譽校長
日本國立九州大學校長,醫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身心醫學,畢業于九州大學醫學部,先后任美國俄克拉荷馬醫學研究所臨床研究學者、國立療養所南福岡醫院內科主任醫師、九州大學醫院院長、國際醫療福祉大學副校長、九州大學校長
石橋達朗附屬醫院名譽院長
教授,醫學博士,日本國立九州大學附屬醫院院長,日本眼科學會理事長
研究領域:玻璃體視網膜、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增齡性黃斑變性等
Bart M. terHaarRomeny名譽院長
荷蘭Utrecht University(烏特勒支大學)博士,現任荷蘭Eindhoven Technical University) (埃因霍溫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圖像分析方向的全職教授。先后任Utrecht University放射醫學系的首席物理學家(1986-1989),和荷蘭PACS工程臨床項目的負責人,主要研究方向為醫學圖像分析及其基礎和臨床應用。
熊思東
名譽院長
蘇州大學副校長,主要從事微生物學及免疫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是“百千萬人才計劃”第一層次、國家教委首批跨世紀優秀人才。先后主持了國家863、8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張興棟院士
名譽教授
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是11名外籍院士中唯一一名中國人。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學會聯合會國際委員會委員。獲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學會聯合會授予世界杰出生物材料專家終身榮譽稱號“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fellow”等10多個榮譽稱號
姚開泰院士客座教授
中國科學院院士,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著名病理生理學家。
先后承擔國家重點攻關課題、軍隊重點攻關課題等30多項
Abu Raihan 阿布?瑞罕 客座教授
國際奧比斯(ORRBIS International)亞洲區項目總監。在防盲項目、國際眼科及公共衛生領域具備豐富的經驗和卓越的管理能力,畢業于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Philippe Berros客座教授
醫學博士,歐洲著名眼美容整形專家,摩納哥格瑞絲皇家醫院眼美容整形手術顧問。法國眼科學會成員、法國眼科整形和整形外科學會成員、歐洲白內障和屈光外科醫生學會成員、美國白內障和屈光手術協會成員。曾舉辦何氏醫學院中歐眼整形美容培訓交流會
張斌客座教授
休斯頓大學生理光學和視覺科學博士,現任NOVA大學教授,從事視覺心理物理方法測試、眼部解剖、眼部生理專業的教學與研究。
何向東教授
日本國立九州大學醫學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眼視光學、免疫學
張東蕾教授
日本國立九州大學醫學部免疫學博士,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干細胞治療視網膜色素變性的基礎與轉化醫學研究及視神經保護藥物篩選
馮洪強教授
丹麥奧胡斯大學博士、美國杜克大學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
普通外科、肝臟疾病的發病機制及其診治
趙洪禮教授
第四軍醫大學醫學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醫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及放射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等
高蕓教授
日本浜松醫科大學理學博士、日本浜松醫科大學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
腫瘤分子生物學、干細胞基因治療
范玫教授
畢業于中國醫科大學
主要研究方向:衛生管理
安玉香教授
生理學專業理學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環境、營養、藥物與體能促進,多年來主要從事應激損傷保護劑的科學利用與開發研究
黃云志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主要研究方向: 新藥的研究與開發、藥物制劑、藥品質量標準及藥品穩定性研究
郝崴教授\主任醫師
中國醫科大學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醫學影像學
盧山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中醫學、中藥研發、眼科
徐玲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眼腦研究及視覺心理學研究、抗氧化抗衰老及干細胞再生醫學研究。參與國際多中心研究、國家973項目、衛生部項目等十余項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
徐曉輝副教授
中國科學院工學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天然藥物生物合成
王連嵩副教授
中國科學院理學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眼科植入器械、新型生物膜材料、3D生物打印
姜寶光
副教授
中國科學院理學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
光學成像技術、醫療器械研究
王卓實副教授
美國Doheny眼科中心訪問學者
主要研究方向:
干細胞眼科應用、眼科診斷試劑研發
這是一所顛覆傳統教育的大學。
我們致力于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幫助學生進行思維、能力和身份的轉變,賦予學生探索能力并發現問題之間聯系和解決辦法。
追求學生人格的心理、道德、審美等要素統一和協調。培養學生們人文精神、感恩情懷、藝術積淀、社會責任、身心健康和價值觀,注重學生們的專業實踐、專業教育、專業基礎、專業導入,賦予他們溝通表達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獨立研究創造能力。
打造完善的榮譽體系,讓學習成績不再是獲得獎學金的唯一標準。設置學術獎學金、人文素養獎學金、社會責任獎學金、共建校園獎學金、創新創業獎學金等,培養熱情、勇敢、誠信、正直的學生,肩負責任與使命,服務于社會,并成為未來的領導者。
這是一所深度醫教研產、醫藝工融合的大學。
我們致力于培養以視覺科學為特色,跨界、融合、協作的大健康領域應用型人才。
通過設置教學、科研、醫療和產業轉化單元,實現醫教研產一體化,并打造“醫學、藝術、工學”相融合的體系,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健全完善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同時借助沈陽眼產業技術研究院智庫作用,拓寬學生知識廣度,實現多學科融合、跨界,培養復合型專業人才。
建立國際科研合作以及發改委國家地方聯合共建實驗室、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衛健委防盲治盲培訓基地、眼基因庫、遼寧省眼科干細胞組織工程重點實驗室等平臺。根據學生科研機構和成熟公司中實戰情況,不斷完善和更新教學內容,使學生所學知識得到轉化,提高學生就業能力。
這是一所擁有更多創新創業機會的大學。
我校位于由國家教育部、工信部等九部委提出建設的沈陽眼產業特色小鎮中心,小鎮將被打造成為集精準醫療、精準營養、生物醫藥、醫療器械、教育培訓、文化旅游等為一體,立足東北、輻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一流生態小鎮、人文小鎮、科技小鎮。
隨著小鎮將成為全國高新技術產業與生態相融合的科技創新、眼健康發展、國際合作交流的示范基地,這里的10余家研究院所和30余家創業公司,與學校多家附屬醫院、臨床教學實習醫院一起,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實踐教學基地和創新創業平臺以及更多的創業和就業機會,最大程度發揮學生們的創新精神。
這是一所真正國際化的大學。
始建于1999年的遼寧何氏醫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設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風景秀美的沈陽市棋盤山風景區,擁有國內外在校學生10000余人。
我們引進優質教育資源,聘請近百位國際知名學者和兩院院士為客座教授、名譽教授、名譽院長。聘任著名科學家為學科帶頭人,曾邀請諾貝爾獎獲得者為學生教授開學第一課。
目前已與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意大利比薩大學(University of Pisa)、匈牙利森梅威斯大學(Semmelweis University)、法國里昂第一大學(Université Claude Bernard Lyon 1)、日本國立九州大學(Kyushu University)、匈牙利羅蘭大學(Eotvos Lorand University)、南非開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Cape Town)等國外大學長期深度合作。此外,與匈牙利NutriPharma International公司的全面戰略合作被正式納入一帶一路“16+1合作”項目中。
目前學校已為亞洲、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培養大量眼健康領域的醫學、公共衛生人才。同時學校作為國家衛健委防盲治盲培訓基地,從2018年起召開每年一屆的“中非眼健康發展論壇”,向以非洲為主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輸出眼科精準扶貧模式。
對開設的26個本科專業、14個高職專業和5個留學生專業,我們采用學部制與學院制管理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并設有國際教育學院開展留學生教育,與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科大學、沈陽藥科大學、東北大學、大連醫科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錦州醫科大學等院校合作,聯合開展研究生教育。
學生來自國內24個省市以及國外的14個國家。我們重視他們的不同背景、文化和經歷,尊重、支持、理解、鼓勵和包容學生的多樣化,實現學生們各種思想并存和融合,并為社會做出獨特貢獻。
我們,以“夢想、感恩、學問、堅毅、結果”為校訓,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宗旨。培養的學生,將會是具備理性思維、獨立人格、拼搏精神、知行合一的民族復興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