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委書記:程曉君
程曉君,女,漢族,遼寧新民人,198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7月參加工作,研究生,法學碩士。歷任北京市人大常委會財經委辦公室副處級調研員、副主任、調研員、主任,財經辦綜合處處長,財經辦副主任。2017年11月起任現職。主持黨委全面工作,負責領導班子建設工作。
黨委副書記、院長:喬東亮
喬東亮,男,漢族,河南上蔡人,199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0年1月參加工作,研究生,經濟學碩士,教授。歷任北京印刷學院副院長、北京聯合大學副校長。2016年7月起任現職。主持行政全面工作。負責審計工作,分管審計處(籌)。
黨委副書記:祝文燕
祝文燕,女,漢族,河南固始人,198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1年9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哲學博士,研究員。2009年9月起任現職。負責綜合協調、基層黨組織建設、干部和人才隊伍建設、統戰、人事、教師思想政治和意識形態教育、新聞宣傳和輿論管理監督、團干部培訓工作。分管學院黨政辦公室(法律事務辦公室)、黨委組織部(統一戰線工作部、黨校、機關黨委)、黨委宣傳部、黨委教師工作部(人事處)、市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分中心)、人文素質教育中心。兼任宣傳部長。。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易帥東
易帥東,男,漢族,湖南長沙人,199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5年7月參加工作,在職研究生,法學博士,高級政工師,副教授。2014年3月起任現職。負責紀檢監察工作。分管紀檢辦公室、監察專員辦公室。
黨委常委、副院長:呂一中
呂一中,男,漢族,浙江東陽人,1984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7月參加工作,大學,工學博士,研究員、教授。2008年7月任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北京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副院長。2016年8月任現職。負責教學工作。分管教務處、青年工作學院、學前教育學院、信息傳媒藝術學院、現代管理學院(北京青年中科創新創業學院)、國際學院。兼任信息傳媒藝術學院院長。
黨委常委、副院長:周永源
周永源,男,漢族,山東文登人,199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6年8月參加工作,在職研究生,管理學博士,研究員。2011年8月任現職。負責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學生教育管理與服務、招生就業、人民武裝、財務、科研、共青團、圖書館工作。分管黨委學生工作部(學生處、招生與就業工作辦公室)、黨委人民武裝工作部、財務處、科研處(發展規劃處)、北京青少年研究所(北京青年研究編輯部、北京青少年教育與發展研究基地管理辦公室)、北京東方道德研究所、職業教育與人文北京研究中心、團委、圖書館。兼任北京東方道德研究所所長。
黨委常委、副院長:葉向紅
葉向紅,女,漢族,江蘇南京人,199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2年7月參加工作,在職研究生,管理學博士,一級教師。2016年12月起任現職。負責安全穩定、信息化建設、后勤、國有資產、對外交流與合作、東校區、退休人員工作和工會、教代會工作。分管黨委安全穩定工作部(學院安全穩定工作處)、黨委退休人員工作辦公室(學院退休人員工作辦公室)、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總務處(國資處)、對外交流與合作處、繼續教育學院(含學院附屬幼兒園)、東校區管理委員會、工會。兼任工會主席。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是北京市屬普通高等學校、北京市市級示范性高職院校,其前身為1956年成立的北京市團校。1986年7月,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院名,對學院發展寄予厚望。
在六十多年的建設發展中,黨和國家領導人、北京市委市政府領導等多次來學校視察調研、現場辦公、指導工作。時任北京市委副書記金鑒、汪家镠、李志堅同志先后擔任學院院務指導委員會一、二、三屆主任。學院始終堅持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共青團事業發展服務的方向,為首都的建設和發展培養輸送了一大批人文素養好、有一技之長、社會責任感強的高素質實用型技能人才。
新時期新階段,學院進一步服務首都“四個中心”戰略定位和團青工作發展需要,強化政治、青年和人文特色,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全國一流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和全國一流團青教育培訓與研究基地,建設成為開放型、有特色、高水平的青年人大學。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近4000人,成人教育學生800余人,共設六個二級學院、一個中心、一個繼續教育分院和多個研究所,即青年工作學院、學前教育學院、信息傳媒藝術學院、現代管理學院(北京青年中科創新創業學院)、國際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分中心)、人文素質教育中心、繼續教育學院、北京青少年研究所、北京東方道德研究所、北京職業教育與人文北京研究中心。學院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專兼職教師隊伍,形成了多層次、多樣化協調發展的教育教學格局。目前,學院堅持立足需求、集約創新、優化布局、激發活力、提升質量、協同發展的思路,調整辦學資源布局,正在全面推進綜合改革, 進一步提升學院辦學效益和整體實力。
學院高度重視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現有1 個全國職業院校示范專業,3 個市級高職示范性專業和2 個市級示范性實訓基地,北京高職院校唯一的學前教育師范類專業招生院校,獲得多項市級精品課程、精品教材、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立項和教育教學成果獎。學生參加全國及北京市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屢次獲獎,其中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連續四年獲得一等獎,北京市人文知識競賽連續五年獲得一等獎。學院各專業緊貼首都市場需求和經濟發展需要培養人才,畢業生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歷年就業率均達到98% 以上。學院承擔北京市團校職能,承擔著為黨的青年群眾工作教育培養骨干的重要使命;與團市委聯合創辦了“首都大學生新世紀英才學校”“北京志愿者學校”“北京共青團創業青年夜校(青檬夜校)”以及為廣大青少年提升創新意識的“創新部落”;是中共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委托的全市首家“北京市社會工作者培訓基地”;與《求是》雜志社共同成立,以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為主題的青少年“三熱愛”教育基地。北京市團校始終著眼黨的青年工作大局,不斷創新辦學方式,突出政治培訓,努力為新時代黨的青年群眾工作和共青團建設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學院科研水平不斷提升,在青少年教育與發展、志愿服務、中華傳統文化、高等職業教育、社區信息化建設與社會工作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2013年學院獲批北京青少年教育與發展研究基地。近五年來,學院承擔市級以上各類科研項目共計120多項,科研經費2000余萬元,公開出版專著100部、編著教材近300部,發表學術論文1500余篇。
學院高度重視對外合作與交流。先后與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德國、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學術機構開展交流活動。近五年來,共派出教師300多人次、學生300多名參加國際交流活動,接待國際50多所高校和學術機構240余人次來校交流訪問。
學院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參與“北京2008奧運會、殘奧會”“國慶60周年慶典”“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北京2014APEC 會議”“北京園博會”“2015年北京國際田聯世界田徑錦標賽”“中國網球公開賽”等重大活動,參加“金刺猬全國大學生戲劇節”“首都大學生‘挑戰杯’大賽”“北京大學生音樂節”“北京大學生戲劇節”“北京大學生舞蹈節”等大型比賽,舉辦體育、科技、職業、社團等多種主題文化節,組織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如赴延安、井岡山、西柏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主題實踐活動,赴浙江、云南、河南、吉林等地開展主題調研社會實踐活動。長期參與天安門地區、國家大劇院、北京國際馬拉松大賽、國際馬聯星級賽的志愿服務工作,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學院辦學設施完善。建立了覆蓋各專業的校外實訓基地,共有各類校內實訓室80多個。所有教室配備了多媒體設備。圖書館館藏豐富、門類齊全,實現信息化管理,館藏紙本圖書50余萬冊,電子圖書100余萬冊,電子期刊39萬余冊,學位論文517萬余冊,中文期刊500余種,電子數據庫資源近50個,音視頻資源27萬余小時,能夠滿足全院師生教學科研的多方面需要。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以服務國家社會為己任,以促進教育發展為追求,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文化傳承為使命,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同,已經成為具有良好社會聲譽和辦學優勢的北京市屬高等職業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