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考升學的多元選擇中,藝術類專業招生為具備藝術天賦和興趣的學生開辟了一條特色升學通道。相較于普通文理科招生,藝術類專業招生有著獨特的選拔標準和流程,許多考生和家長對其了解不夠深入。
藝術類專業招生是什么?
藝術類專業招生,是教育部批準開設藝術學門類(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等)的本科及專科院校,面向具備藝術素養與專業技能的考生,通過“專業考試+文化課高考”雙重考核選拔人才的主渠道。與藝術特長生(已取消)、高水平藝術團(已取消)不同,藝術類專業招生錄取后即為“藝術生”,主修藝術類專業,畢業頒發藝術學學士或專科學歷。
2025年招生類別與統考科類
省統考(聯考)
各省統一組織的專業考試,合格方可報考多數院校。2025年仍分八大科類:
? 美術與設計類(素描、速寫、色彩)
? 音樂類(聲樂/器樂)
? 舞蹈類(基本功、劇目、即興)
? 表(導)演類(戲劇影視表演、導演、服裝表演)
? 播音與主持類
? 書法類
? 戲曲類(京劇、地方戲)
? 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部分省份歸舞蹈類)
校考
獨立設置及參照獨立設置本科藝術院校(俗稱“30+18”)可在省統考合格基礎上再組織校考,成績僅對本校有效。
例如: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等。
藝術類專業招生涵蓋的主要專業
藝術類專業招生覆蓋多個細分領域,不同高校的專業設置各有側重,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美術與設計類
這類專業是藝術類招生中規模較大的類別,涵蓋繪畫(油畫、國畫、版畫、壁畫等)、雕塑、美術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數字媒體藝術、動畫等。學生主要學習造型基礎、設計原理、軟件應用等知識,培養視覺藝術創作和設計能力,畢業后可從事插畫師、設計師、美術教師等職業。
音樂類
包括音樂學、音樂表演(聲樂、器樂、指揮等方向)、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治療、錄音藝術等專業。聲樂方向細分美聲、民族、通俗等唱法;器樂方向涵蓋鋼琴、小提琴、二胡、古箏等中西樂器。該類專業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演奏技巧和音樂理論素養,畢業生可在樂團、劇院、音樂教育機構等單位就業。
舞蹈類
主要有舞蹈學、舞蹈表演、舞蹈編導等專業,涉及古典舞、芭蕾舞、民族民間舞、現代舞、國際標準舞等舞種。學生需接受系統的基本功訓練、劇目排練和編舞技巧學習,培養舞蹈表演和創作能力,未來可成為舞蹈演員、編導或舞蹈教師。
戲劇與影視類
包含戲劇學、表演、戲劇影視文學、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導演、播音與主持藝術、影視攝影與制作、戲劇影視美術設計等專業。這類專業融合藝術與傳媒元素,培養戲劇影視創作、表演、策劃、制作等方面的人才,畢業生可進入影視公司、電視臺、劇院等行業發展。
其他藝術類
如書法學、攝影、藝術史論、藝術與科技、陶瓷藝術設計等小眾但特色鮮明的專業,滿足不同藝術領域的人才需求。
藝術類專業招生的報考條件
基本資格要求
考生需符合普通高考報名條件,具有相應的藝術特長和興趣。多數高校對考生的年齡、身體條件有特定要求,例如表演專業要求考生五官端正、形象氣質佳;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對身高有一定限制(一般男生不低于 1.70 米,女生不低于 1.60 米);舞蹈表演專業對肢體比例、柔韌性等有要求。
專業基礎要求
雖然部分高校不要求考生具備專業考級證書,但具備一定的藝術基礎是報考的前提。例如美術類考生需掌握素描、色彩等基礎技法;音樂表演考生需具備流暢的演奏或演唱能力;舞蹈表演考生需經過系統的基本功訓練。高中階段參加過藝術競賽、演出活動的考生,在申請材料中可突出相關經歷,增強競爭力。
藝術類專業招生的報考流程
高考報名與專業考試報名
考生需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普通高考報名,同時在高考報名系統中選擇藝術類專業考試類別(如美術類、音樂類等)。省級統考報名一般與高考報名同步進行;高校校考報名需在各高校官網或指定平臺單獨進行,報名時間通常為每年 11 月至次年 1 月。
參加專業考試
專業考試是藝術類招生的核心環節,分為省級統考和高校校考:
省級統考:由各省(區、市)教育考試院組織,覆蓋大部分藝術類專業,考試時間集中在 12 月至次年 1 月。統考科目根據專業類別設定,如美術類考素描、色彩、速寫;音樂類考樂理、視唱練耳、專業主科(演唱或演奏)。統考成績是高校錄取的重要依據,多數高校認可統考成績,不再組織校考。
高校校考:部分專業特色鮮明的高校(如中央美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等)會在統考基礎上組織校考,測試更專業的能力。校考時間多在 2 月至 3 月,考試內容因專業和高校而異,如美術類校考可能增加創作科目;表演專業校考包含朗誦、形體、表演等環節。考生需通過統考合格線才能參加校考。
參加高考
藝術類考生需與普通文理科考生一樣參加全國高考,考試科目與所在省份的普通類考生相同(如語文、數學、外語 + 選考科目)。高考文化成績是錄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高校對藝術生的文化成績要求逐漸提高。
志愿填報與錄取
高考結束后,考生需在藝術類志愿批次填報心儀高校和專業。錄取規則由各高校在招生簡章中明確,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文化成績過線,按專業成績從高到低錄取;
專業成績過線,按文化成績從高到低錄取;
專業成績與文化成績按一定比例折算綜合分(如專業分占 70%+ 文化分占 30%),按綜合分錄取。
考生需仔細研讀目標高校的錄取規則,結合自身專業和文化成績合理填報志愿。
藝術類專業招生為熱愛藝術的學生提供了實現夢想的平臺,但其競爭激烈,對專業能力和文化素養均有要求。有意報考的考生需提前規劃,科學備考,結合自身特長選擇合適的專業和高校,在藝術之路上穩步前行。
免責聲明: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聯系郵箱:543779269@qq.com。
對中職生而言,中職學考與職教高考的銜接政策,是打通升學通道的關鍵保障。近年各地持續優化兩者銜接機制,讓中職生的學習成果更高效轉化為升學優勢。本文從銜接核心要點、政策紅利、備考建議三方面拆解,幫中職生吃透政策、精準備考。
隨著高等教育分類發展,“職業本科” 和 “應用型本科” 逐漸走進大眾視野,不少職校生或家長糾結:兩者學歷認可度有差距嗎?選哪個更利于就業和發展?其實兩者均為國家認可的全日制本科學歷,但定位、培養方向不同,認可度需結合具體場景判斷。
教育多元化發展的當下,高本貫通作為一種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正受到越來越多學生和家長的關注。許多人關心,2026 年哪些省份有高本貫通招生?能不能跨省報考高本貫通項目呢?
在教育多元化發展的當下,升學路徑日益豐富,高本貫通作為一種新興的人才培養模式,正逐漸受到關注。然而,很多人對高本貫通的理解存在誤區,常常將其與 “專升本” 混為一談。那么,高本貫通到底是 “3+2” 還是 “專升本” 呢?
三大專項計劃(國家專項、地方專項、高校專項)是面向特定群體的升學優惠政策,資格審核嚴格。部分考生或家長試圖通過 “偽造戶籍”“虛報學籍” 等方式造假獲取報考資格,卻忽視了背后的嚴厲追責機制;同時,人臉識別技術已成為資格核查的重要手段,有效遏制造假行為。
國家專項計劃作為貧困地區考生的重要升學通道,不少人擔心 “報名流程復雜,需要頻繁跑手續”“還要寫自薦信、找高校蓋章,操作難度大”。實際上,國家專項計劃報名流程已高度簡化,全程以 “線上審核” 為主,無需寫自薦信,也不用跑高校蓋章,僅需完成 “資格申報 + 志愿填報” 兩大核心步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