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國高考招生體系中,基于高考的綜合評價錄取模式是打破 “唯分數論” 的重要探索,它以 “高考成績 + 高校考核 + 學業水平測試” 為核心評價維度,為綜合素質優秀、學科特長突出的考生提供了多元升學路徑。目前,全國多所高校已開展該模式招生,涵蓋頂尖名校、省屬重點高校及特色院校。
一、綜合評價錄取模式的核心邏輯:不止看分數,更重 “全面素養”
在了解具體高校前,需先明確綜合評價的核心規則 —— 它并非完全脫離高考,而是在高考基礎上增加 “高校自主考核” 和 “學業水平測試” 權重,三者通常按 “高考成績占比 60%-85%、高校考核占比 10%-30%、學業水平測試占比 5%-10%” 的比例折算綜合成績(具體比例由高校自主確定)。這種模式更適合兩類考生:一是高考成績處于中高分段,但有學科競賽獲獎、科研實踐經歷等特長;二是綜合素質全面,在社會實踐、文體表現等方面有突出成果,能通過高校考核展現優勢。
二、采用綜合評價的高校分類及代表院校
目前采用基于高考的綜合評價錄取模式的高校,主要分為 “全國性頂尖高校”“省屬重點高校”“特色型院校” 三類,不同類型高校的招生范圍、選拔側重點差異顯著。
(一)全國性頂尖高校:覆蓋多省份,選拔 “學科特長 + 創新潛力”
這類高校多為 “985 工程”“雙一流” 建設高校,招生范圍覆蓋全國多個省份,選拔標準高,側重考察考生的學科深度和創新能力,部分高校還會限定競賽獎項或科研經歷門檻。
南方科技大學
招生范圍:全國 27 個省份(含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是綜合評價招生的 “標桿院校”;
選拔特點:高考成績占比 60%,高校考核(筆試 + 面試)占比 30%,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占比 10%;筆試側重數學、物理等理科基礎,面試考察邏輯思維、創新意識及對學科領域的認知;
適合考生:理科基礎扎實,有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競賽獲獎經歷,或參與過科研項目、科技創新活動的考生。
上海科技大學
招生范圍:全國 18 個省份(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山東等華東地區省份為主);
選拔特點:高考成績占比 60%,高校考核(綜合面試 + 學科能力測試)占比 30%,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占比 10%;學科能力測試分 “數學 + 物理”“數學 + 化學” 兩組,面試注重考生的科研興趣和學術潛力;
特殊要求:考生需在報名時提交個人陳述、高中成績單、獲獎證明等材料,科研實踐經歷會作為重要參考。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 / 創新班)
招生類型:雖以 “少年班”“創新班” 為特色,但本質屬于綜合評價范疇;
招生范圍: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創新班面向高二、高三學生,少年班面向高二及以下學生;
選拔特點:高考成績占比 50%,高校自主命題的筆試(數學、物理、英語)占比 30%,面試占比 20%;側重考察考生的數理邏輯和超前學習能力,適合學科天賦突出的 “早慧型” 考生。
(二)省屬重點高校:聚焦本地生源,側重 “區域適配 + 綜合素質”
這類高校多為各省 “雙一流” 建設高校或省屬重點本科院校,招生范圍以本省為主,少量面向周邊省份,選拔更注重考生與本地產業需求、高校專業特色的適配性,對競賽獎項要求相對寬松,更看重綜合素質和學業穩定性。
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工業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師范類特色):
招生范圍:江蘇省內為主,部分專業面向安徽、山東招生;
選拔特點:高考成績占比 70%,高校考核(面試)占比 20%,學業水平測試占比 10%;面試分 “師范類專業” 和 “非師范類專業”,師范類側重教育理念、溝通能力,非師范類側重專業認知和實踐能力;
優勢專業:漢語言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教育學(師范類),適合想從事教育行業或人文社科領域的考生。
南京工業大學(工科特色):
選拔特點:高考成績占比 60%,高校考核(筆試 + 面試)占比 30%,學業水平測試占比 10%;筆試考數學、物理(工科專業)或數學、化學(化工專業),面試考察工程思維和動手能力;
優勢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對接江蘇省化工、制造業產業需求。
浙江省: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大學(頂尖省屬高校):
招生范圍:浙江省內(“三位一體” 綜合評價,本質同高考綜合評價);
選拔特點:高考成績占比 85%,學業水平測試占比 5%,高校考核(面試)占比 10%;面試分專業組進行,如醫學類專業考察醫學倫理和職業認知,工科類考察創新設計能力;
特殊優勢:作為浙江省唯一 “985” 高校,綜合評價錄取分數線比普通高考低 10-20 分,為省內中高分考生提供 “低分進名校” 機會。
浙江工業大學(省屬工科強校):
選拔特點:高考成績占比 70%,學業水平測試占比 10%,高校考核(面試)占比 20%;側重考察考生的專業匹配度和實踐經歷,如機械專業會詢問考生參與過的手工制作、工程實踐項目。
山東省: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
山東大學(全國性省屬名校):
招生范圍:山東省內為主,部分專業面向河北、河南招生;
選拔特點:高考成績占比 80%,高校考核(面試)占比 15%,學業水平測試占比 5%;面試采用 “結構化面試 + 專業問題提問”,如計算機專業會考察編程基礎和對人工智能領域的了解;
優勢專業:數學、物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臨床醫學,適合學科基礎扎實、有明確專業方向的考生。
山東師范大學(師范類重點):
選拔特點:高考成績占比 75%,高校考核(試講 + 面試)占比 20%,學業水平測試占比 5%;試講環節要求考生模擬高中課堂教學,考察教學儀態和知識講解能力;
適合考生:想在山東省內從事基礎教育工作,學業成績中等偏上、有教學潛力的考生。
(三)特色型院校:聚焦特定領域,選拔 “專業潛力 + 職業適配”
這類院校多為行業特色鮮明的本科院校,如醫學類、藝術類、財經類院校,綜合評價錄取聚焦特定專業,選拔標準與行業需求深度綁定,適合有明確職業規劃的考生。
醫學類:中國醫科大學(遼寧)、南方醫科大學(廣東)
中國醫科大學:
招生范圍:遼寧省內為主,少量面向吉林、黑龍江招生;
選拔特點:高考成績占比 70%,高校考核(面試 + 專業基礎測試)占比 25%,學業水平測試占比 5%;專業基礎測試考生物、化學(醫學相關基礎知識),面試考察醫學職業素養(如對醫患關系的認知、救死扶傷的理念);
招生專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均為該校王牌專業,錄取后需簽訂 “就業意向協議”(部分定向基層醫療崗位)。
南方醫科大學:
招生范圍:廣東省內為主,面向全國部分省份;
選拔特點:高考成績占比 60%,高校考核(筆試 + 面試)占比 30%,學業水平測試占比 10%;筆試考生物、化學,面試采用 “情景模擬”(如模擬急診處理流程),考察考生的應急反應和專業能力。
財經類:上海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招生范圍:全國 10 余個省份(以上海、江蘇、浙江、北京為主);
選拔特點:高考成績占比 80%,高校考核(面試)占比 15%,學業水平測試占比 5%;面試圍繞經濟熱點提問(如 “如何看待數字人民幣的推廣”),考察考生的經濟思維和邏輯分析能力;
招生專業:金融學、會計學、經濟學,均為財經領域頂尖專業,適合對金融、會計行業有濃厚興趣的考生。
西南財經大學:
招生范圍:四川省內為主,面向西南地區省份;
選拔特點:高考成績占比 75%,高校考核(面試 + 綜合素質評估)占比 20%,學業水平測試占比 5%;綜合素質評估會參考考生的社會實踐經歷(如參與金融機構實習、經濟調研項目)。
三、2025 年報考綜合評價的關鍵注意事項
確認高校招生范圍:避免 “跨省無效報名”
多數省屬重點高校和特色院校的綜合評價僅面向本省考生(如浙江工業大學僅招浙江考生、山東師范大學僅招山東考生),只有全國性頂尖高校(如南方科技大學、上海科技大學)面向多省份招生。考生需在高校本科招生網查詢 2025 年招生簡章,確認目標高校在本省是否有招生計劃。
提前準備申請材料:突出 “特色優勢”
綜合評價報名需提交個人陳述、高中成績單、獲獎證明、科研實踐經歷證明等材料。考生需提前梳理自身優勢:有競賽獲獎的(如數學奧賽、物理競賽)重點突出學科特長;無競賽獎項的可側重社會實踐(如志愿者服務、學生干部經歷)或專業相關實踐(如工科生的小發明、文科生的論文寫作),材料需真實且有細節支撐(如在個人陳述中具體描述科研項目的參與過程和收獲)。
重視高校考核:針對性備考
高校考核是綜合評價的 “關鍵環節”,不同高校考核形式不同:
筆試:理科類高校(如中科大、南工大)多考數學、物理,財經類高校(如上海財大)可能考數學、英語,考生需鞏固學科基礎,關注相關領域基礎知識點;
面試:提前了解目標高校的面試形式(結構化、無領導小組討論、情景模擬),針對專業方向準備常見問題(如報考師范類專業需了解教育政策,報考醫學類專業需關注醫療熱點),同時訓練表達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
平衡高考與綜合評價:高考成績仍是核心
無論高校綜合評價的權重如何設定,高考成績占比通常不低于 60%,部分高校(如浙江大學)甚至高達 85%。考生不能因準備綜合評價而忽視高考復習,需以高考備考為核心,利用課余時間準備綜合評價材料和考核,避免 “顧此失彼”。
綜合評價不是 “捷徑”,而是 “適配之路”
采用基于高考的綜合評價錄取模式的高校,覆蓋了從頂尖名校到省屬重點、特色院校的多個層次,為不同背景、不同特長的考生提供了 “量身定制” 的升學選擇。但需注意,綜合評價并非 “低分上名校的捷徑”,而是對考生 “分數 + 素養 + 特長” 的全面考察 —— 高考成績仍是基礎,高校考核則為有特色優勢的考生提供了 “加分項”。
免責聲明: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聯系郵箱:543779269@qq.com。
對中職生而言,中職學考與職教高考的銜接政策,是打通升學通道的關鍵保障。近年各地持續優化兩者銜接機制,讓中職生的學習成果更高效轉化為升學優勢。本文從銜接核心要點、政策紅利、備考建議三方面拆解,幫中職生吃透政策、精準備考。
隨著高等教育分類發展,“職業本科” 和 “應用型本科” 逐漸走進大眾視野,不少職校生或家長糾結:兩者學歷認可度有差距嗎?選哪個更利于就業和發展?其實兩者均為國家認可的全日制本科學歷,但定位、培養方向不同,認可度需結合具體場景判斷。
教育多元化發展的當下,高本貫通作為一種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正受到越來越多學生和家長的關注。許多人關心,2026 年哪些省份有高本貫通招生?能不能跨省報考高本貫通項目呢?
在教育多元化發展的當下,升學路徑日益豐富,高本貫通作為一種新興的人才培養模式,正逐漸受到關注。然而,很多人對高本貫通的理解存在誤區,常常將其與 “專升本” 混為一談。那么,高本貫通到底是 “3+2” 還是 “專升本” 呢?
三大專項計劃(國家專項、地方專項、高校專項)是面向特定群體的升學優惠政策,資格審核嚴格。部分考生或家長試圖通過 “偽造戶籍”“虛報學籍” 等方式造假獲取報考資格,卻忽視了背后的嚴厲追責機制;同時,人臉識別技術已成為資格核查的重要手段,有效遏制造假行為。
國家專項計劃作為貧困地區考生的重要升學通道,不少人擔心 “報名流程復雜,需要頻繁跑手續”“還要寫自薦信、找高校蓋章,操作難度大”。實際上,國家專項計劃報名流程已高度簡化,全程以 “線上審核” 為主,無需寫自薦信,也不用跑高校蓋章,僅需完成 “資格申報 + 志愿填報” 兩大核心步驟。













